秋冬咳嗽高發季 中醫“止咳良方”教你輕松應對
隨著天氣轉涼、空氣干燥,很多人開始被惱人的咳嗽纏上,白天影響工作,夜里無法安眠。為什么秋冬咳嗽特別高發?在中醫看來,這主要與外界的 “燥”和“寒” 有關。
下面就來為您揭秘中醫的止咳智慧,助您輕松度過這個秋冬。
分清類型,對癥止咳才有效
中醫通常將秋冬常見的咳嗽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1. 風寒咳嗽
特點:咳嗽聲重、咽癢;痰液稀薄、色白、易咳出。常伴有鼻塞、流清涕、打噴嚏、頭痛、全身酸痛、怕冷等癥狀。舌苔薄白。
2. 風燥咳嗽
特點:咽癢干咳。無痰或痰少而黏,連成絲,或痰中帶有血絲。咽喉干痛,唇鼻干燥。常伴有鼻塞、頭痛、怕冷等癥狀。舌質干紅而少津液,舌苔薄白或薄黃。
3.痰熱咳嗽
特點:咳嗽氣息粗,喉中有痰聲,痰多黏稠,或為黃色痰。口干,舌質紅苔黃膩。
食療良方,廚房里的“止咳藥”
針對不同咳嗽類型,我們可以利用家中常見的食材,制作簡便有效的食療方。
1.針對風寒咳嗽:可選用杏仁蘿卜湯和紫蘇葉水。
(1)杏仁蘿卜湯
將苦杏仁(打碎)6~10g,生姜3片,白蘿卜100g切塊,水煎服,可加少量白糖,每日1~2次。
(2)紫蘇葉水
準備新鮮紫蘇葉10~15克(或干品5克),用沸水沖泡,加蓋燜5分鐘即可飲用。
2.針對風燥咳嗽:可選用川貝燉雪梨和銀耳蓮子羹
(1)川貝燉雪梨
準備雪梨1個,川貝母粉3~5克,冰糖適量。將雪梨洗凈,從上部1/3處切開,做成“梨蓋”。用勺子挖掉梨核,形成一個“梨盅”。將川貝母粉和冰糖放入梨盅內,蓋上“梨蓋”,用牙簽固定。最后將整個梨放入碗中,隔水慢火蒸30~40分鐘,直至梨肉軟爛。吃梨喝湯,每日一次。
(2)銀耳蓮子羹
將銀耳泡發后撕成小朵,與蓮子一同慢燉至黏稠軟糯,出鍋前加入枸杞和冰糖。
3.針對痰熱咳嗽:可選用荸薺海蜇湯。
準備荸薺(馬蹄)100克,海蜇皮50克。將荸薺去皮洗凈,切片;海蜇皮充分浸泡、漂洗以去除多余鹽分,切絲。將兩者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煮湯飲用
外治妙招,也能緩解
除了內服,中醫的外治法也簡單實用。
對于風寒咳嗽,可取大椎、肺俞、風門等穴,行拔罐治療。也可進行熱水泡腳:在熱水中加入幾片生姜或艾葉,泡至身體微微出汗,可以驅散寒氣。
對于風燥和痰熱咳嗽,可選用神門、肺、氣管等耳穴進行耳穴壓丸。
生活調護,防勝于治
防寒保暖: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,尤其注意頸部和背部的保暖。
保持濕度:使用加濕器,或在室內放一盆水,保持空氣濕潤。
清淡飲食:避免辛辣、油炸、過甜的食物,這些都會刺激咽喉,生痰助濕。多喝溫水,稀釋痰液。
充足休息:避免熬夜,保證充足的睡眠,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力量去抵抗病邪。
溫馨提示:
以上提供的方法適用于日常保健和輕癥緩解。如果咳嗽嚴重、持續一周以上未見好轉,或伴有高燒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痰中帶血等癥狀,請務必及時就醫,查明病因,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。
(本文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 王美紅)
【來源:星辰在線】


